【蓮藕餅】信念與行動之間的距離
【蓮藕餅】Eliza Cheung | 信念與行動之間的距離
可以介紹你自己嗎?
我是Eliza,是一個臨床心理學家。我的臨床工作及研究均與災難中的精神健康和心理急救有關。我曾走訪多個災區,幫助應對自然災害、疫症、武裝衝突和人口移徙。
1 / 你何時開始食素?
我給自己的18歲生日禮物就是轉食素。當時剛開始接觸動物權益的議題,內心有點掙扎,覺得不應為口腹之慾令動物受苦。當我決定成為素食者並告知身邊家人朋友後,我感到平靜得多。食素就是我當年給自己的一份生日禮物。
(這是一份不斷贈與的禮物。以下相片攝於2019年京都,當時與家人一起遊走古城,品嚐素食料理,體驗高野山上800多歲的大樹,感到人們與大自然的共處實在微妙得很。)
2 / 食素多年,你覺得什麼因素使人改變飲食習慣?
我從身邊朋友留意到好奇心是其中一個因素。隨著食物科技的發展,食物選擇多了,他們會想試試素午餐肉是什麼味道,素食蛋又是怎樣一回事。
另外,現在較多人關注氣候變化,而食肉對自然環境影響很大。大多數人似乎是彈性素食主義者(flexitarians),主要以減少食肉量為目標。
3 / 你如何解讀香港正在萌芽的素食文化?
心理學有句術語叫「cognitive dissonance」(認知失調)。意思是我所相信的和我所做的有矛盾和偏差。在正常情況下,我們希望這差異(discrepancy)越小越好——亦即能做到知行合一。
我認為香港正經歷這過程。很多人都關注氣候變化,亦相信素食能改善氣候變化或動物權益,所以他們逐漸把自己的行為與認知拉近。不過,這個過程不可推進得太急,因為當一個人發覺自己的信念和行為相差太遠時,除了改變行為外,亦可以反過來轉換自己的信念,再用不同的方式合理化自己的行為。
當我們食素,或解釋為何食素時, 我們難免會向別人提出一個難以忽視的真相(inconvenient truth)。我們其實只是希望能夠啟發他們開始思考這個議題,但如果我們好像在說教,反而可能令那些本身有強大差異(dissonance)的人改變自己的信念,而出現反效果。
4 / 你經常到外國公幹,對你的日常飲食影響大嗎?
其實外遊時食素並沒有想像中困難,當地人一般都尊重你的選擇。不過,我會在其他方面作出「補償」,例如多吃一點,不要留剩菜等——目的都是表達你欣賞當地的食物 。
另外,我不會事前做太多資料搜集,反而會去到餐廳直接問有什麼素食選擇。這樣可以令餐廳意識到顧客對素食的需求。
5 / 你的座右銘是什麼?
「Do no harm」——無論在自己的專業或膳食,我都希望不會帶來傷害。
6 / 分享你的無肉食譜。
【蓮藕餅】
我媽媽經常煮這道菜,所以每次出差後回到家中,也很期待一家人一起吃這道菜。
份量:4
所需時間:45分鐘
材料:
蓮藕 500 克
雞蛋 2 隻
紅蘿蔔 適量(切碎)
芫荽 一小棵(切碎)
油 2 茶匙
藕餅調味料:
麻油 1 茶匙
粟粉 2 茶匙
鹽 少許
菇粉 少許
步驟:
蓮藕去皮,洗淨,刨成蓉,揸乾水份。
加入紅蘿蔔、芫荽、蛋,並加入調味料拌勻。
燒熱鑊落油,放入蓮藕蓉,輕手壓成圓餅形,慢火將兩面煎至金黃色,即可享用。